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最近三天政治新闻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最近三天政治新闻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钱穆在其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》一书中提到,汉代一位宰相让他的儿子去边疆当了三天兵并传为佳话,这是谁的事迹?
钱穆这个说法是有史籍出处的,但出处也不是一个具体的事例。钱穆对此略有误解。
三国曹魏的学者如淳在注释《汉书》时,写下这样一段话: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天下人皆直是戍边三日,亦名为更,律所谓繇戍也。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。不可***自行三日戍,又行者当自戍三日,不可往便还,因便住一岁一更。诸不行者出钱三百入官,官以给戍者,是谓过更也。
按照如淳的说法,西汉时每个男子都有义务每年戍边三天,称为“繇戍”,连丞相的儿子也不例外。但是呢,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戍边,去的人大老远跑到边关去戍边三天再回去,也太不合适。因此朝廷制定了“过更”制度。戍边的人每次要待满一年。不愿意去戍边的人,交三百钱给官府,顶替自己的三天戍边义务;官府把这三百钱交给去戍边的人,作为补偿。
若如此而论,那么丞相的儿子是可以交钱代役,不必自己亲自去戍边的。而钱穆看到这句话后,产生了模糊的印象,认为真有一个丞相的儿子去戍边,就在讲课时讲了出来。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》是钱穆应何应钦的邀请,为***民党当局的“战略顾问安全委员会”做的系列演讲稿。其中有很多细节问题,这个也是其中之一。
另外,根据学者的研究,汉代其实并没有“戍边三日”的制度,也没有戍边男子收到他人代役钱的记载。《礼记·王制》说:“用民之力,岁不过三日。”《王制》可能是汉文帝时组织儒生编写的。西汉儒者贾山、董仲舒都认为上古每年劳役不过三天。这还是全部的徭役,包括戍边及其它劳役。每年三日可能是一个儒家理想中的数字。后人将其附会在汉代的劳役制度中。总的来说,如淳这个说法是很不牢靠的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最近三天政治新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最近三天政治新闻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